Blogger Template Blogcrowds

From : 從RAMONES說到NANA(上) & 從RAMONES說到NANA(下)

從RAMONES說到NANA(上)

RAMONES(音:話芒s)乃一七十年代掘起的美國樂隊,NANA側是一套即將在香港上映的日本電影,兩者有何關連?!全在一個字-PUNK!

先說題外話,前日在尖沙咀HMV看到這個BOXSET,還以為自己眼花:







3CD85首歌+1DVD18個MV+54頁A4SIZE25個漫畫家的漫畫短篇+1個3D立體眼鏡(部份漫畫是3D的!)=HKD265!!!「有無咁大隻蛤乸隨街跳呀?」心想。雖然不是RAMONES的超級歌迷,但還是買了,首次在HMV買東西而感到有「抵到爛」的感覺,我懷疑他們是否打錯價錢,因為後來在官網查看發現公價是US$64.98!!(即HKD500多元......)

那PUNK即是甚麼?
台灣譯作龐克,中國內地叫作朋克,香港則多數照叫PUNK。要求求其其說PUNK,可以說PUNK就是那些濃妝艷抹、SMOKEY EYES、公雞頭、英國旗、黑皮夾......等「懶型」的"FASHION",可是好人好者無端端怎會作這種打扮?無非想標奇立異!也對了一半,那為甚麼要標奇立異呢?這就不得不從PUNK的源頭說起。

PUNK是從ROCK派生的一個支流,而ROCK搖滾即是那些嘈嘈吵吵的電結他憤怒歌曲,那為甚麼這麼憤怒呢?在上個世紀初,美國白人公然壓迫、歧視同住在同一個國家的同胞-黑人,黑人世代為奴、受盡種族歧視迫害,又得不到正統教育,他們一生都活在黑暗的奴隸生活之中,有黑人透過歌聲發洩其憤怒、絕望,形成了ROCK的雛型。後來,收音機的發明讓這些歌曲不只在黑人圈子而是更廣泛的不同種族中得到傳誦,並與白人的COUNTRY鄉謠結合,形成一種全新的音樂類型-ROCK,ROCK可說是改變歷史的音樂革命。


如是者ROCK漸漸變成主流流行音樂裡的其中一種類,發展至六十年代,幾十年光景,ROCK的面貌變了許多,從以前粗獷、純粹發洩的小眾音樂演變成大唱片公司向大眾傾銷的一種商品,音樂亦變得無病呻吟、講究演奏技巧、結他獨奏冗長(十數分鐘屬等閒事...聽到人訓覺),又經常在大型體育館動員上萬歌迷開演唱會,搖滾仿佛變得為搖滾而搖滾、為搖錢而搖滾,那些搖滾樂隊以為自己是個超級巨星,忘了搖滾的本質,加上當時嬉皮士生活態度荒唐,一班不滿現狀的PUNK友就在七十年代再一次利用音樂進行革命......

------------------------------------------------------------------------------------
從RAMONES說到NANA(下)

三個和弦走天下
說到這兒,PUNK的鼻祖之一RAMONES要出場了。他們三個基本和弦走天下、大部份歌曲兩分鐘以內完結、歌名直接簡單(很多"I WANNA..."、"I DON'T WANNA..."作開頭的歌名)、節奏非常急速等特徵背後的理念是相當革命性的,就是要以簡約的曲調來沖擊受到商業化影響變得矯揉造作毫無味道的變質搖滾。姑且先別論這種歌曲好不好聽,這種身體力行以求改變現狀的革命精神令人敬佩。

PUNK服始祖:Vivienne Westwood
除了音樂外,PUNK友為與潮流劃清界線,自己DIY服飾,把衣服弄得破破爛爛、髮型弄得三尖八角等等,在當時是非常嚇人的打扮。PUNK風從美國吹到英國,蘊釀了一個顛覆時裝界的國際品牌-Vivienne Westwood。《NANA》中飾演PUNK BAND女主音的中島美嘉一身Vivienne Westwood打扮,其實是萌芽於七十年代的英國。

話說當年Vivienne做時裝設計師之前是教書的(風馬牛不相及~~),與第一任丈夫離婚後認識了Malcolm McLaren並一起開時裝店,Malcolm McLaren後來當上了英國PUNK壇經典樂隊Sex Pistols的經理人,順利成章Sex Pistols就穿起Vivienne設計的PUNK服表演,成為Vivienne Westwood的最佳代言人。

PUNK精神已死?
一樣地下的玩意浮上面並且成為潮流的一部份就變得一點都不酷,正如當年PUNK反ROCK時的命運一樣,有些PUNK樂隊加入主流大唱片公司,放棄了當年的理想(最明顯例子為98年世界盃那首主題曲""Tuthumping"的主唱樂隊Chumbawamba竟然曾是PUNK BAND,認真估不到),為地下PUNK友所垢病;有些年輕人貪過癮在行為服飾上模仿PUNK,其實根本「食完飯無事做等......」,PUNK由 ANTI-FASHION變成一種FASHION,教人唏噓。

再加上PUNK友主張無政府主義,凡事都要反,反政府反權威反資本主義反宗教,他們的本意是好的,認為人人都應該自己管理自己,不應由他人去教導 / 強迫自己應該做些甚麼、應該去上戰場等,然而這些PUNK友忽略一個政府存在的正面作用,也沒有具體可行性的方案,「有破壞,無建設」,PUNK精神蕩然無存,淪為空有口號的笑話。

當PUNK變成一種時尚
PUNK精神雖蕩然無存,其某些外在的表達方式,如PUNK打扮、PUNK快速曲風、PUNK表演方式(如擲結他,即謝檸檬愛做動作之一)仍散見於愛捕風捉影的潮流界之中,《NANA》顯然是其中之一。飾演PUNK BAND女主音的中島美嘉本身亦是歌手,但一向都不是唱PUNK類型的歌,而是慢板情歌居多,近來新戲上映,連形象歌路都來個180度轉變,不過找她演倒也相當合適,因為電影本身和她一樣都只是把PUNK當作過眼潮流而已。

PUNK精神真的已死?
馬克思主義在一連串革命之中相繼失敗,是否就證明馬克思主義一文不值?是否就證明資本主義無敵?每一種思想都有其利弊,問題是傳播的人有沒有將思想貫徹始終。PUNK主張以非暴力方式去讓人明白自己管理自己的無政府主義,然而當中有人守不了這個關口,認為要達到目的就要一定的暴力,他們變成自己所罵的那種人,跌進了強權暴力的陷阱,這個世界除了以力服人就沒有別的方法嗎?

想得太多,或許看套《NANA》輕鬆一下比較好。樂壇的發展離不開時代的變遷,PUNK是屬於那個反叛年代,就讓它留在那個年代,死又好未死又好,人是向前看的,現在我們需要怎樣的音樂、怎樣的思想才是最重要。

參考資料:
1.龐克的哲學 不只是噪音 Craig O'Hara
2.漫畫 Weird Tales of Ramones
3.音樂天堂 特刊第一輯 朋克時代
4.Fashion-era.com 關於PUNK FASHION的歷史
5.http://en.wikipedia.org/wiki/Vivienne_westwood

0 comments:

Newer Post Older Post Home